《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教案6
- 资源简介:
约3560字。
岳麓版必修3历史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课程标准】
1.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学情分析】
1、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一的历史学习,虽然已经对中国现代史有一定的认识,但思想史依然对其有一定难度,学生对高大上的理论缺乏热情是普遍现象,因此如何处理好这一课的内容相当具有挑战性,而这一课又非常重要,因为这一课讲述的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指南,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明白新中国的两个三十年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脉络及高瞻远瞩所蕴含的历史智慧。
2、经过高一历史的基础学习,学生基本能掌握阅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但用史料阐释、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能力有待提高。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仍需继续培养。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邓小平理论:应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和意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特别注意掌握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贡献。理解邓小平理论以其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掌握“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历史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3).科学发展观:应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回答的主要问题和主要意义。注意分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的共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恰当的补充课程资源和对同一时期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的对比,一方面扩展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确性和科学性。通过问题式探究层层推进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理论创新的全面和深度的认识。通过典型例题达到加深对知识理解和运用的目的。突出利用图表对比展示知识体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邓小平为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和奋斗历程,学习伟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精神。通过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培养其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情感。
二、教学重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内容及评价
三、教学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
通过新中国至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分期和时段特点导入新课—图表展示,同学填充。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革十年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遇重大挫折,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确的方向到底是什么?社会主义新的出路在哪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教师】
介绍本课学习线索
一、春天的号角—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春天的故事—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和深化
三、春天的召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四、春天的畅想—科学发展观
五、本课小结
六、当堂巩固练习
【教师提问】
一、春天的号角—十一届三中全会
文革结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重大契机,但遗憾的是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华国锋同志由于自身思想局限,受制于“左”的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理论,实际上阻碍了整个国家除旧布新,国家陷入停滞徘徊,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场轰轰烈烈的理论大讨论就展开了,请同学们回答,这一理论探讨的中心议题和根本目的是什么?结果又如何?它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课件总结展示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