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40字。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且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祖国文化宝库增益新的内容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内容分析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的地位空前上升,成为历朝历代正统的主流思想。然而随着汉末谶纬迷信的泛滥,儒学的权威性又被严重削弱,儒学原有的各种社会政治功能,如为政权合法性提供证明、为君臣父子和各种社会关系提供特定的行为规范、为社会各阶级的成员提供普遍的道德准则等等,也随之受到损坏。魏晋以降,玄学的流行,道教的兴起,尤其是佛教的传播,更是直接冲击着儒家的核心价值信仰,瓦解着儒学提振人心、安顿灵魂的力量。唐末五代之际,已沦为考据之学的官方儒学,几乎丧失了规范社会、支撑人心的实际作用。
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家之道的主张。他激烈地反对佛教和道教,宣称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并引《大学》为其经典依据。他最早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且以孟轲之后道统的唯一传人自任。与韩愈同时的李翱,则提出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他找出《中庸》作为儒家的“性命之书”,并仿照佛教的佛性之说发挥其意。韩愈和李翱的理论建树虽然不高,但他们却为北宋的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开了先声。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