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5150字。
第20课:西学东渐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在19世纪最后的五十年,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位于远东的国家,虽然都有过被欧美国家侵略,主权丧失的历史,上演了一幕幕历史的悲剧和奇迹。随着历史的脚步来到20世纪,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确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统治秩序,而日本却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并成为亚洲强国的道路。今年我们就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去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演进,其中积极的历史作用显而易见,通过“了解西方”,“学习器物”最后到“学习制度”三个阶段演进进而启蒙、解放中国人的思想,但是历史最大作用在于以史为鉴,本课教学设计通过近代中日两国命运的对比来感悟社会思想对于历史的推动或是阻碍作用。故本课贯穿始终的问题是不同时代中日对待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对比。
【学习新课】
一、“开眼看世界”——《海国图志》的命运:
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人:
【教师活动】19世纪的中国,相对于欧美翻天覆地的变化,依然在封建社会的道路上徘徊。请大家观察下面的几组人物图示,说明此时中国人的思想有什么特点?
步骤一 观察人物图片回答此时中国人思想特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启发学生回答“皇帝——盲目自大”,“官员——愚昧无知”,“百姓——麻木可悲”。
【教师活动】鸦片战争前,中国人闭目塞听,对于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国家统治者依然沉醉于天朝上国的旧梦中,不可自拔。伴随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在通商口岸开始有零星的新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处于社会不同阶层的三位人物的描述,让学生了解在清朝中国人的思想特点,从而为讲授西学东渐奠定基础。这也是对学生分析史料能力的培养。
步骤二以下图片说明了在鸦片战后,中国人的生活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从煤油灯到留学生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和西方开始有了一定的接触。
【教师活动】从鸦片战争前的思想封闭,到战后中国和西方的联系日益扩大,让一批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自身的落后,也激发了他们向西方学习的热情,作为最早和西方人接触的官员林则徐则成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林则徐《四洲志》的基础上编写《海国图志》。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