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580字。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中国绘画的美丽,了解中国绘画起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2、通过绘画探究时代变迁的风貌,理解“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3、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上学期的学生。高二学生对绘画艺术有兴趣,需要鉴赏方法的指导;对中国古代史有所了解,但尚未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由于本课的知识点比较琐碎,为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我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精心挑选了11幅国画和1幅油画和同学们共同鉴赏。所选择的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而且紧扣教材,避免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使学生更能投入到对美的欣赏和探究活动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素材,将视频、音乐、诗词和图片结合在一起,创设了传统文化的情境。在此情境下,师生共同进行绘画鉴赏,探究历史风貌,感受传统文化。通过课堂学习,同学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兴趣,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画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难点:中国画的“文人意趣”。
【活动设计】
活动一:鉴赏绘画并分析时代特征;
活动二:想象绘画《临溪抚琴图》,在诗歌朗诵和古琴伴奏下进行欣赏;
活动三:分组讨论中国绘画的特征(通过比较[法国]雷阿诺《弹钢琴的少女》和[中国]《临溪抚琴图》两幅画)。
【板书设计】
第8课 笔墨丹青
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一、神灵的居所
二、人间的世界
三、内心的风景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MTV《半面妆》。)
今天,我们要参观一座博物馆,它的名字叫做“笔墨丹青”。在古代,中国人用毛笔蘸着水墨和颜料,创造了一个神奇的画中世界。南北朝时期,有一位画家叫张僧繇,他曾经在墙上画了四条龙,这个龙摇头摆尾的,非常生动,但是没有眼睛,为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骗谁啊?谁信呐?大家非让他画。没办法,张僧繇就给两条龙画了眼睛。落笔的那一瞬间,突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两条龙乘着风雨,忽悠忽悠地飞上天了。
故事来源于生活,古人确实喜欢画龙凤神仙。中国画的功能,首先是作为神灵的居所。
(幻灯片显示《人面鱼纹彩陶盆》。)
这个陶盆来自于6000年前,画的是什么呢?
(请一位学生鉴赏。)
再看一副战国的帛画《人物龙凤图》。
(幻灯片显示《人物龙凤图》。)
(请一位学生鉴赏。)
世上真的有龙凤吗?有神灵吗?为什么古人相信呢?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