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岳麓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0/13 13:23:5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ydwangjin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910字。

  高三历史必修2第一轮复习资料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课标要求】: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学习重点】
  识记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经过.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意义.
  【学法指导】
  结合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法概括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知识•梳理】
  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影响
    1、经济特区的含义:特在哪里?P145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的区域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它的特殊主要表现在经济上而不是政治上,即不同于内地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建立: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第一个)、珠海、汕头、厦门、海南(1988年)
  3、建立原因:P145地理位置优越;著名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联系。
  4、、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促进了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带
  1、建立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2、开放浦东
  3、内地大批开发区的涌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开始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各地出现了一大批不同级别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科技园区、保税区、金融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等,对外开放有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形式更加灵活。
  (三)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思考: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形成?有何特点?(结合地图分析)
  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内地
  特点:从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沿海、沿边、沿江、内陆中心城市扩展,逐渐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思考: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有哪些区别呢?
  背景不同:当今的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旧中国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的被动开放。
  基础不同:旧中国的开放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而今天的开放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指导思想不同:当今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一前提,在旧中国这一点是无从谈起的。
  二、实施对外开放的战略:招商引资与走出国门
  1、什么叫引进来?什么叫走出去?即招商引资与开拓国际市场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