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ppt11
- 资源简介:
共37张,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姓名 于梅梅 电话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山东省章丘市第四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岳麓版教材经济史中第四单元内容,它上承《经济体制改革》,下启《经济腾飞与生活剧变》,主要分析了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教材第一目“经济特区和经济开放区”介绍了我国从点到线再到面,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到经济开放区,再到全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的对外开放的过程以及特点,第二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介绍了世贸组织这个机构,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的艰难历程和影响,加入世贸使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政策性开放进入到制度性开放阶段,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阶段,它对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具备一定的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通过点滴的变化感受到对外开放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对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有一定的认知,同时也有较高的兴趣。但在知识连贯性、学科迁移能力和认知水平方面仍然有限。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预设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让学生学会挖掘本课中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2)掌握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3)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初步形成的特点,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
(4)知道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正确分析入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过程与方法: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