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
- 资源简介:
约4430字。
第18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1 知识与能力
熟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作用、教训。理解历次改革的成效及局限性。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点,提高归纳概括历史问题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简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学会评价历史事物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苏联改革经验教训的学习和总结,探究我国经济改革成功的原因,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树立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的意识。
1 赫鲁晓夫改革
【知识•梳理】
1、改革的背景
(1)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苏联的农业状况令人担忧,工业领域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2)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与可能。
2、改革的内容
(1)农业方面的措施有: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等。
(2)工业方面的改革措施有: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各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通过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
3、评价
(1)进步性:农业方面的改革,扭转了苏联长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甚至排挤农业的做法。新农业政策的推行,减轻了农民负担,一度曾使苏联农业有了显著的好转。在工业方面,1953~1963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5%,是美国的两倍。
(2)局限性: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苏共依然错误地提出“建成共产主义”的超越实际的目标,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了局部改革。
4、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1)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
(2)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急功近利。
(3)赫鲁晓夫个人独断专行,瞎指挥,出尔反尔,政策不稳定。
【深化•拓展】
赫鲁晓夫改革的主导方向是什么?为什么赫鲁晓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这一点上?
提示:改革的主导方向放在农业上。赫鲁晓夫首先解决经济上最严峻的农业问题是符合苏联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因为经济上最尖锐的问题是农业发展的严重滞后。苏联的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