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爱国运动》教案2
- 资源简介:
约3880字。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一、教材分析
1.特点、地位:
五四运动是一次以学生为先锋、先进知识分子为领导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把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中国引向了一条新径,开创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即无产阶级开始承担起民主革命的重任。从近代文明史的发展着眼,五四运动把思想领域内的资产阶级文明进程,推进到无产阶级思想指导的新文明进程。故这一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的分析: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应该掌握、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远因和近因、发生和发展过程、结果和影响、精神等基本事实,并在此基础上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升华认识。
本着构建主义原理和新课程理念的精神,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教师引领、解疑;师生交流参与;学生主动探寻;讲练整理结合;评价贯穿始终;识、智、情、质并重;学习、领悟并举。过程充盈,学有成效。五四运动的育人意义,应体现为:第一,育情感。青年学生为民族、为公理执着斗争的爱国之情。第二,育情操。工人、学生等为捍卫真理,拯救中华,探求解放的价值观念。第三,育史观。论从史出,利用图视文等多重手段提供资料,分析中得出相应结论,训练学生科学解读历史的史学观。
3.教学重、难点分析:
鉴于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广泛意义上的五四运动对学生学习已不是困难,但理性地深入认识五四运动原因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区别五四运动的领导和主力是学生们把握有困难的概念;五四运动也是一次未改变社会性质上的运动,但它具有彻底性、伟大性,对五四运动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等内容的全面认识是重点、也是难点。
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基本方法:
第一,穿越历史隧道,翻阅历史卡片。从“二十一条”、日本侵华所得,认识“五九”国耻的来历;从“一战”中日本独占中国之恶行和中国在“一战”中角色,认识中国代表团的要求;从《我的1919》视频片断看巴黎和会中国利益遭践踏;从师生共同探究中,突破五四寻源之难。
第二,区别并正确认识五四运动中各种力量的地位。由于上海工人阶级的斗争对运动局面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确定领导力量时,有被误解的可能。可用身边人或事进行议辩,从而说明“主力”和“领导”的不同。(领导是具有用其思想、智慧、合作力量对事件起到引领、导向、组织等作用的力量)
第三,用资料作载体,用事实为依托,采用分类图文资料交替呈现的方式,展开史论结合的讨论和竞答,在集思广益中,突破对五四精神认识不准、不清、不全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设计
1.教法思考
①科学设计引导。宏观上把握住情景设计,空间上采用广延性强的资料,微观策略中选择激活原有认知信息的问题,使学生在实现重构五四运动原因探究的知识学习中,主动生成该环节科学的知识体系。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