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爱国运动》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2230字。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课标要求】
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课前预习】
1、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巴黎和会的召开与五四运动的爆发之间有何联系?
3、五四运动的口号、主力军、运动的中心分别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
4、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重难点解析】
一、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
(1)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
(2)第二阶段: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3.结果:初步胜利
(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
(3)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意义
(1)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特点: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
(4)影响: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巴黎和会”:是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处置战败国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和会上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及其他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
2.“新民主主义革命”解读:是指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
【课堂探究】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