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9
- 资源简介:
约2090字。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绥中县利伟实验中学 刘智博
【课程标准】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掌握并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认识其特点。
(2) 认识并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从而更为客观地评价商鞅变法。
2、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材料、问题归纳法以及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并辅助多媒体教学,对商鞅变法的背景、具体措施、影响等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商鞅变法背景、措施及其影响的学习使学生们意识到改革的曲折性和改革家们的远见卓识、大无畏精神,从而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
【教学重点】
1、识记商鞅变法的措施。
2、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教学难点】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性,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学情分析】
1、知识层面:高二的学生已经学习完必修课程,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知识比较熟悉,这些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影响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2、能力层面:本班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较强,同时本人在教学中也注重对历史信息提炼、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培养,这对于课中所设问题的解决会有帮助。
3、思想层面:本班学生总体比较活跃,学习态度也比较认真,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有利于完成合作探究这一环节。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新课导入
最近有一部古装历史剧《芈月传》风靡全国,该剧有一段剧情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关,我们一起来观看这段视频(播放视频)视频中介绍的是中国历史上哪次重大改革?秦国为什么要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商鞅变法效果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将书翻开到第20页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设计意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课程展现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提出问题一:商鞅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通过PPT展示图片以及史料,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归纳,从而得出问题一的答案:商鞅生活在一个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
提出问题二: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发展形势如何?通过PPT展示史料以及战国时期秦国的地图,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问题二的答案:秦国社会风习落后,无论是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提出问题三:秦孝公做了哪些努力?通过PPT展示史料,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答案:下达求贤令,已达到富国强兵之效。
综合以上结论:教师总结知识点,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史料,培养学生提炼、分析、比较和概括历史信息的能力。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关于商鞅变法的内容,教师课前布置了学习任务,课上由学生通过投影仪展示其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精讲点拨。教师重点强调商鞅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并引导学生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法治与农战。通过对商鞅变法措施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商鞅变法的性质: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商鞅变法的影响
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角色体验:“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秦国的旧贵族、新兴地主、农民、军士或国君,你支持还是反对商鞅变法,理由是什么”?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出结论。教师总结,商鞅变法虽然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他也因此被害,但新法并未废除,因为商鞅变法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引出商鞅变法的影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的协作交流。
第三部分:总结升华
1、学生进行本课小结,形成知识脉络。
2、教师进行本课小结,情感价值观升华: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只有不断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才能促进国家的强大。当然,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必然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激烈的斗争。因此,改革不仅要有远见卓识,而且要无私无畏;凡是有利于生产发展、稳定社会秩序、改善人民生活的改革就应该被肯定,反之要否定。
【有效训练】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