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16份)
- 资源简介:
高中历史必修二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学案.doc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doc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案.doc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教案.doc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案.doc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doc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doc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doc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doc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doc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doc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教案.doc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3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案.doc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4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教案.doc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5课《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教案.doc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doc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名师说课
课标分析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从1912年到1949年,民族工业在不同时期发展状况不同,从总体上讲,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始终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求生存,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形态。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上一课内容的延续,并且教材按“民国初期——国民党统治前期——国民党统治后期”的顺序叙述了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史实,线索清晰,学生较易掌握。当然由于是高一学生,还不能过高估计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其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特别是对不同时期影响资本主义发展因素的分析,教师应注意加强引导,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1.与本课相关的各种资料比较丰富,可适当利用影音、图片、数字等资料,采用情境设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2.充分利用提问法,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师生互动过程中,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学生一方面掌握了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将知识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在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学习方法
1.本课线索清楚,学生应进行课前预习,对基本史实进行梳理,以便在课堂上节省时间,重点解决一些理论性强的问题。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名师说课
课程标准分析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为了克服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罗斯福新政具有开创性意义,为二战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树立了典范。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在初中教材讲过,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初中时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史实,对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对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认识比较肤浅,需在学习本课时进行深入探究。学习研究本课对认识当前金融危机有一定现实意义,学生有探究的渴望和兴趣,只是在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
教学方法
1.课前让查阅有关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其影响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影视作品和图片生动再现当时的情景,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探究相关问题的能力。
3.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
学习方法
1.带着老师设置的问题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
名师说课
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对外开放新格局及其形成过程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是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对中国入世的影响的分析是能力的升华。
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对内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实现与世界市场的接轨,因此把握对外开放的目的不成问题。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学习,沿海城市的区位优势有助于其对外开放格局知识的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活动及相关知识在政治教材中已提及,有助于学生分析入世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方法
1.教师通过设置情境,设疑引思,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逐步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同时指导学生注重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时空结合观点。
3.在课前准备的图片和音像资料的展示过程中,让学生介绍世界贸易组织,教师采用讨论、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入世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习方法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以自学的方式归纳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训练、阅读、分析、概括的能力。
2.采用比较式学习方法分析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的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