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集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民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0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4/30 11:55:5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zzzysc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17440字。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古代耕作方式的变化、土地制度的演变、均田制
  难点:井田制及均田制的性质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名词讲解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应注意结合本节课名词术语较多和教学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同时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
  鉴于本节内容较松散,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各目标题,归纳出本节主要内容。然后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农耕方式和农耕工具的改进、赋税和徭役繁重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后,归纳出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改进的具体经过。介绍古代中国土地制度,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存在着不同的土地制度。由此引导出土地兼并严重必然会导致王朝动乱。
  {课后反思}: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和向往。古代的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从而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原因就必须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刀耕火种
《庄子》则曰:“神农之世,……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中国古史中“神农氏”,正是原始种植业发生时的人物。中国农业从其产生之始,就是以种植业为中心的。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对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价值和栽培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试验,逐渐选育出适合人类需要的栽培植物来。从“尝百草”到“播五谷”和“种粟”,就是这一过程的生动反映;而所谓“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则反映了这个过程的艰难和充满风险。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为了使农业经济得以确立,要有相应的工具的创造,反映在传说中就是神农氏创制斤斧耒耜,“以垦草莽”。所谓“神农氏”的传说,正是这一时代中国农业的反映。
原始农业先是简单模仿自然界植物生长过程,进行播种和收获。后来变开始了最原始的耕种方式“刀耕火种”。什么叫“刀耕火种”?
学生回答后,简单解释:所谓“刀耕火种”就是在初春时期,先将山间树木砍倒,然后在春雨来临前的一天晚上,放火烧光,用作肥料,第二天乘土热下种,以后不做任何田间管理就等收获了。一般是二,三年之后,土肥就已枯竭,就不能再种植了,而不得不另行开辟。原始的刀耕火种与之相类似,只不过工具更为简陋一些。据考古出土的一些实物来看,原始农业使用的工具主要有石刀、石斧之类,这些都是用来砍伐树木的。
人们在进行刀耕火种的时候,首先所要面临的就是土地的选择。刀耕火种一般不施肥,也不中耕,所以种植二三年之后就要另觅新地重新砍烧种植,农史学家称之为“游耕”。但从新石器时代所出土的一些实物来看,中国一些地区的原始农业似乎在六七千年以前,很早就脱离了早期的刀耕火种阶段,进入了所谓“石器锄耕”或耜耕”的“熟荒耕作制”的阶段。
这种情况在中国古史传说中得到映证。相传“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烈山”就是放火烧山,“柱”实际上是挖洞点种的尖头木棒——后来发展为木耒。这正是原始农业中两个相互连接的主要作业,不过被传说人格化了。
在介绍了“刀耕火耕”后,指出这种耕作方法一直延续到近代。结合教材的两幅图片做以下解释。现在“刀耕火种”是人们把树木砍倒、晒干,然后放火烧,再播种旱谷等作物,是利用积聚在热带雨林中的矿物营养发展生产的方式,也是用火去消灭杂草与除去病虫害的方法。这在历史上西双版纳地广人稀、森林连片的生态环境下,“刀耕火种”不外在浩瀚的林海中开了一个小小的林窗,种两三年谷子后又弃置,森林很快就恢复了,对各种生物的生存并不影响,是一种“森林与农地”轮作和好方法。到了近代,人口倍增、森林难以恢复,山地水士流失严重,造成了生态环境的退化。所以,近年来地方各级政府作出严禁山地“刀耕火种”的决定是明智的。
“刀耕火耕”时期随着耕作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我国农业进入到“石器锄耕”阶段。
2.石器锄耕
从耕作方式、农具使用来分析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可将其划分为耕前期、耜耕期和犁耕期3个发展阶段。“刀耕火耕”属于耕前期。随着大量骨耜和石耜的使用,人们已经脱离了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进入了“耜耕”农业阶段。
“耜耕”比“火耕”的好处是什么?(土地利用率较高;能获得较好的收成)缺点是什么?(缺乏施肥,种上三四年还得撂荒,人们还得寻找新的土地)
3.铁犁牛耕
“耜耕”和“火耕”时期原始农业生产方法十分简单。这样的农业生产只有种和收两个环节,只向自然索取而不补偿,土壤营养的平衡完全依赖自然植被的自我恢复。这是只取不给的掠夺式的生产。由于那时人口较少,人们对自然的需求不高,而且生产力低下,因而原始农业的生产还没有超过自然的负荷能力和恢复能力,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很小。
  但随着人口数量和人类对自然要求的增加,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中国进入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