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12)
- 资源简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doc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doc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doc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全优训练.doc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导学案.doc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doc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全优训练.doc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doc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全优训练.doc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导学案.doc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doc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全优训练.doc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教学目标:
1、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工具的演进,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能列举古代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
2、 通过耕作工具的演进促进农业发展的史实的学习,认识工具变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3、 通过课堂提供的材料,小组探究,思考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导入:
用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的比较简表来展示中国古代农业的领先地位
时 期 国别与出处 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
秦朝 10倍或十几倍
6世纪 中国
《齐民要术》 粟:24-200倍
麦:44-200倍
公元前27年-476年 罗马时代
《克洛米拉农书》 4-5倍
13世纪 英国《亨利农书》 3倍
这个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中国农业处于领先地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那么有哪些因素促使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又有哪些因素阻碍了农业发展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神农”的传说
我们现在吃的米饭,有谁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在什么时候吃到的吗?(七八千年前)
“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 ——《白虎通义》
(图片展示:罗家角遗址发现7040±150年前人工栽培稻;湖南玉蟾岩遗址出土一万年前的栽培稻壳)
为什么神农在中国历史上备受推崇?(①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早在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②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③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耕作技术的演进与发展)
1、神农用的原始农具是耒耜,那么中国古代耕作技术经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请大家快速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发展阶段 耕作技术 评价
春秋以前 刀耕火种 水平低下
春秋战国 发达地区出现铁犁牛耕 农业技术的一场革命
西汉时期 牛耕普及,盛行耦犁法(两牛三人);铁制农具数量大,曲柄锄、大镰、耧车
便于牛耕普及,利于山地开垦
东汉时期 改进,出现一牛挽犁
唐朝时期 出现曲辕犁 耕犁技术完备成熟
1)春秋战国之交,农业发达地区采用铁犁、牛耕技术,当时有些人以牛或牛耕做名字,比如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就反映了当时用牛耕是人们很崇拜的一件事情,当时刚刚出现,物以稀为贵嘛。那古人也不是一开始就用牛来耕田的,这也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最初用过马,个子太高,不好使,还有狗也用过,试过之后,都不如牛好使。牛鼻上有环,说明现在牛已经被驯服得比较温顺了。两汉时期的耦犁,又俗称“二牛抬杠”,牛是两头,人要几个呢?三个。一个人牵着牛,一个人掌控犁辕,调整耕地深浅,还有一个扶犁。这样不仅浪费人力,而且名为“二牛抬扛”,一“抬扛”就不好办了,回转不便,因此东汉的时候,某些农业先进的地方,就由二牛变为一牛挽犁,一牛需要几人呢?一人。这就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最终确立奠定了一个基础。一户人家里一个壮丁就可以耕地了,这种先进的耕作技术便于牛耕的普及,也有利于山地的开垦。但是,还有不便的地方。我
……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
1.农耕经济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 的国家之一。
2.“神农”传说
内容: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物证: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
3.历史地位
农耕经济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1.历程
原始社会: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
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采用 和铁制工具。
汉代:①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②出现了便于中耕的曲柄锄、便于收获的大镰和播种工具耧车。
③东汉时耦犁在某些地方被一牛挽犁所取代。
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 。
2.评价
积极:农耕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局限: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1.土地制度
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 。
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
①内容: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②破坏:贵族官僚地主依恃各种特权,把大量公田据为己有,均田
……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全优训练
一、选择题
1.〈天津〉“其制两柄上弯,髙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2.〈福建〉“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
B.商品经济发达
C.自耕农经济脆弱
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
3.〈天津〉《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4.〈南京学情调研〉董熘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 )
A.封闭性
B.分散性
C.连续性
D.脆弱性
5.康熙年间大力推行鼓励垦荒的措施,至乾隆时已经是“人民户口百倍于前。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以下各项对材料和下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
……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全优训练
一、选择题
1.“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徽商的谦虚
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的虚伪
2.〈太原模拟〉“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对这段话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依然沿袭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
B.正确处理了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关系
C.这种思想符合当时世界发展的潮流
D.这种思想促进了中国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3.明末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
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重商主义
D.自由主义
4.〈广东〉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人。”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5.〈潍坊高一质检〉清黄遵宪有诗曰:“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你认为诗中海禁的“大错”应表现在( )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②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③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
④导致了中国国势日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江苏〉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