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学案例
- 资源简介:
约3740字。
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案例)
一、课标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知道主要过程及其重大事件(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中国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历史意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进入回想剧场,通过对辛亥革命若干历史场景的思考分析和探究,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学会正确评价辛亥革命。(2)解读材料,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处理材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3)利用鲁迅名作《阿Q正传》,培养学生“文史不分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辛亥革命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中,认识革命成果来之不易,以珍惜时间,勤奋学习。(2)通过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理解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教材图文的解读,使学生感受革命党人舍小家顾大家、敢为天下先、救国救民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生命追求革命理想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的历程及意义。
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辛亥革命的评价和历史意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世纪初,有一个年份叫辛亥;有一座城市叫武昌;有一桩壮举叫首义。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惊醒了中国,也震撼了世界。为了隆重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进入历史“回想剧场”,一起重温那段彪炳千古的历史。
讲授新课
场景一
地点:湖北武昌:时间: 1911年10月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