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ppt144
- 资源简介:
共36张,约3030字。
姓名 王新 单位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武训高级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辛亥革命》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的第16课。《辛亥革命》上承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它以革命为甲胄,以约法为干橹,根本之图在于制度近代化。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近代以来,面对日益深刻的民族危机,实现民族振兴和中华崛起是近代中国人的迫切愿望。辛亥革命是在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统治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背景下爆发的。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来看,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为近代化留下了虽然菲薄却又极其珍贵的物质
遗产,维新派的历史功绩则是为近代化留下虽然是昙花一现却影响深远的政治遗产。
中国早期近代化进程的艰难和曲折,成为呼唤辛亥革命到来的社会要求和强大推动力;而早期近代化的最初成果,则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这场伟大的革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中国历史出现了前所未有
的变化。
二、学生分析
基于学 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辛亥革命的一些相关内容,对辛亥革命的经过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能力和对历史理论的理解力,但其历史知识储备 和认知能力仍然有限,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增强系统性、时序性和逻辑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辛亥革命历史背景的讲述,使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通过展现辛亥革命的内容示意图,使学生掌握其历程;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及其失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及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通过历史比较法,使学生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治国理念上的异同,以及孙中山“三民主义”与“民有、民治、民享”的承继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 过对辛亥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和孙中山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为了民主和独立而奋斗的历程,学习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 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史实中感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而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