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7710字。
岳麓版教材高中历史必修I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
——不同抉择下的较量(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甲午战争是在工业革命,西方列强侵略的命运下,日本进行明治维新,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进行洋务运动,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来挽救清王朝的危机,两个国家在相同命运下的不同抉择下进行较量的一场战争。列强出于各自利益选择了纵容、默许、支持等态度,助长了日本的气焰。清政府的腐败、无知和幻想,使日本占据了战争的主动地位。中国的战败,加深了中华民族危机,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整个战争的背景和影响都体现了各种不同的抉择,因而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定位在抉择。
史料实证是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史料实证的具体表现是:能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本节课旨在通过多元史料进行实证,选择比对性的史料引导学生回归历史场景,分析、理解和感悟这场战争。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授对象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年级新生,我所带的4个班学生都是重点班的学生,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学生没有适应高中的考试方式和教材专题模块编写体例等。因此,教学本课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当补充通史方面的知识设计开放性试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理解等。
【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性质和结果
理解:黄海海战、义和团与清军爱国将士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表明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运用: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辨证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地、理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育和成长。
【过程与方法】
激发兴趣教学法:注重师生间情感交流,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探究法:课堂讨论、问题探究,提高学生主体地位,树立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合作探究法:进行小组合作进行探究: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结合教材58页第一段) ;《马关条约》与以前的条约相比,新增了什么条款?由此分析列强在经济上的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背景分析,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才带给我们无穷灾难,民族国家独立自强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原因分析,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快速发展道路,而中国的洋务运动使中国仍然徘徊在封建专制主义道路上。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制度落后、军事武器技术落后,是我国被动挨打遭受屈辱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树立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意识。
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抗争。中国近代历史上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远激励中国人民继续前进。培养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分析:《马关条约》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一个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教学难点】
难点:《马关条约》
分析:甲午战争后中国各阶层的探索是难点。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各阶层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清王朝进行了军事改革,派袁世凯编练新军;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则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团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