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案5
- 资源简介:
约3570字。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授课者:黄欢敏 授课班级:汕头一中高一(4)班 授课时间:2016年12月7日
一、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理解两次战争分别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掌握义和团运动的史实。
2.通过探究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和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加深对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理解,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对义和团起因、口号以及结果的分析,认识到义和团运动是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结果,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结合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及《辛丑条约》的影响,认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步步加深,掌握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和纵向横向联系的历史思维方法。
3.了解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培养理性爱国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及社会影响。
从《课标》要求掌握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来看,这就要立足于对战争原因和影响的分析,也是了解中国近代屈辱史和抗争史的基本线索。
难点: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重要事迹,教材对义和团运动的论述较少,学生很难有整体认识,因此需要适当补充一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评价义和团运动。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2014年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应约会见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提问:这是中日两国首脑近3年来的首次会见,引起国际媒体高度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10日评论称,从官方公布的照片看,中日领导人在会见时表情严肃、尴尬,显示中日长期积累的心结一时还难以解开,中日要恢复正常的政治关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日之间长期积累的心结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原因?
(一)甲午战争(1894-1895)
1.背景
(1)世界形势: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扩张政策,以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
材料:日本的自强,对于中国来说,却意味着后起的东方资本主义踏着先行的西方资本主义的脚印,汹汹地破门而来。其扩张主义一开始就诉诸武力,比之西人用商品和传教开路,显示了更多的急迫和无情。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展洋务运动
(4)欧美列强: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5)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材料: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2.经过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