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案4
- 资源简介:
约5570字。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课标解读】
课标阐述:了解经济区域、山东和山西的地理概念;掌握四大经济区域的分布和三次南迁高潮的过程。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课标领会:
1.要求学生掌握本课重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基本进程和特征。
2.理解中国古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和成因。
3.通过学习中原人口大量外迁,分析古代人口迁移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联系。
【本课分析】
本课主要是从古代“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的角度,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进行叙述和分析。内容包括三目,第一目“四大经济区域的形成”分析了我过古代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第二目“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介绍了古代中原人口大量南迁的三次高潮及南迁的原因和影响。第三目“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分析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及影响,贯穿于本课的线索是“经济重心”。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记忆西汉时期四大经济区域的范围,重点分析山东、山西成为经济重心的原因;掌握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2)培养的基本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用其它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来记忆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解读历史现象的本质原因 ,达到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现在行政区图与古代四大经济区域图的比较,让学生正确理解古代的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通过丰富的图表、图片、融合其它学科史料知识,让学生自提取历史信息掌握历史知识。
(2)结合潮汕区域地方的乡土历史让学生深刻理解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古代四大经济区域的描述,认识我国古代经济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认识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2)通过对一些地方史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家乡区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乡土历史的兴趣与求知欲。
重点:古代中国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及其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过程。
难点: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中,在中华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经济发展千差万别、很不平衡,呈现区域特色。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会形成一个经济重心,所谓的经济重心,也即与其他地区相比,人烟稠密,经济发达,是国家和当时社会最主要的经济区。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国古代自战国到中唐时期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