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掌握《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危害,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姓名 张晓君 电话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邮件
单位 沂水县第二中学北校区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鸦片战争》
一、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必修Ⅰ第四单元第一课内容,也是《课程标准》“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开篇章。《课程标准》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基于本册教材“政治文明历程”的主题,本课的着眼点注重认识西方侵略对我国政体的外部性冲击,特别是战败对近代中国政局的影响。
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巨大,它是近代中国百年耻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生分析
有关“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实,初中时学生已经学过。但经课前了解,学生只知道诸如林则徐、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等简略的史实。至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及历史必然性、中国战败的深层原因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等,学生并不明了。据此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用可量化、可观察的行为动词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2.林则徐为维护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卑劣、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
2.学习林则徐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爱戴的情感。
3.通过对清政腐败无能,外强中干而不堪一击的了解,一方面,对封建没落贵族的懦弱无能而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从耻辱中感悟国力衰微、落后遭劫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