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教案5
- 资源简介:
约5060字。
专题七第2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课标要求: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斯大林模式建立的背景及其在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方面、文化领域的主要表现,全面评价斯大林模式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围绕斯大林模式建立的背景、特点、作用、严重的弊端及以影响等展开讨论,学会全面地去认识历史问题。学会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评价斯大林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失误的分析,认识到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教训,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的成就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
难点:全面正确地评价斯大林和斯大林模式。从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和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认识到各国应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经济建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指出列宁曾进行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尝试,尤其新经济政策,符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取得实效。当斯大林继承苏共领导权之后,他又将带领苏联人民走上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课“‘斯大林模式’”。
讲授新课:
首先,分析引言,并让学生快速预习课本,从而对本课讲述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一、斯大林模式的工业化之路
1、原因:
A、落后的农业国;B、为了加强国防建设;(引导学生看P119“资料卡片”,了解原因)C、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D、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包围;
2、方针提出:1925年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3、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1926年):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