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丹青》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约2270字。
岳麓版必修三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二
一、课前系统
(一)课标要求
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2、过程与方法:
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理解。立足历史角度赏析中国古代“笔墨丹青”,从岩画、陶画、帛画、壁画、名家画作中获取历史信息,而不是单纯的从美术学角度欣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三)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中国古代的传统绘画艺术。本课第一目以岩画、陶画、帛画、壁画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为例介绍中国绘画的起源;第二目“从顾恺之到吴道子”立足成因和特点,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重在吴道子;第三、四目“人文意趣”和“民间风情”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以宋元山水画、明清花鸟画为例,重点讲述“人文意趣”的成因和特点。贯穿本课的主要线索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
(四)学生分析
高中的学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理解能力较强,喜欢寻根问底,但历史知识的储备并不充分,对此,学习本课,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结合有关的史实与时事,获得感性材料,直接印证和丰富所学知识,同时也引导学生注意与现实相结合思考问题。
(五)课堂学习方式设计
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特点和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辅助以模仿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等方式。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2.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七)教学课时、教具:本节课所花时间为一课时,教具主要为多媒体课件。
二、课堂系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多媒体展示
欣赏图片了解中国国画的基本知识
通过创设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
讲
授
新
课
讲
授
新
课
讲
授
新
课
讲
授
新
课
讲
授
新
课
中国绘画的起源
中国绘画的起源
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
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
1.解释“以形写神”的概念
2.介绍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3、播放视频《锵锵三人行 大英博物馆:唐朝摹本<女史箴图>》
4.利用教学平台,投影《天王送子图》的效果图
1. 解释“风俗画”的概念
2. 利用教学平台,投影《清
明上河图》的局部动画图让学生欣赏并结合课本所学知识,思考风俗画兴起的背景?
3. 利用教学平台,投影明清:民间风俗画的效果图
1.课前预习新课并按下图的表格提示来梳理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
2.课堂练习巩固
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绘画艺术的源头
可追溯到新石器
时代
B.魏晋南北朝时期
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开创之作
C.宋代绘画只有山水画较为著名
D.明清时期,既有正统画风,也有奇特不拘一格的绘画风格
3.让学生代表扮演导游来介绍魏晋以前的中国绘画并引导其他学生解读其中的历史信息
1.欣赏《女史箴图》效果图和观看视频
2.欣赏《天王送子图》并解析隋唐的绘画特点和时代背景
1.欣赏《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图
2.通过欣赏宋至明
清的风俗画的代表作,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阅读材料,分析风俗画的特点
1.通过让学生完成表格和完成课堂的练习巩固来检测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 通过“角色扮演”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通过欣赏《女史箴图》效果图和观看视频,让学生更深刻理解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的绘画特点
通过情景结合,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隋唐的绘画特点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
通过此环节深化学生对“风俗画”的认识,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加深认识理解到宋代是中国绘画转折的原因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