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案2(2份)
- 资源简介:
人教版必修二 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案2 (2份打包)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案1.docx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案2.doc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重点与难点】
重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利弊。
难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欣赏影片《列宁在1918》经典片段,提问: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回首都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饥饿而昏倒,这段影片反映了苏联当时面临什么情况?
【讲授新课】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
(1)政治与军事上:
①国内:反革命势力猖獗,被推翻的剥削资产阶级正准备通过武装暴乱恢复其失去的政权。
①国际:帝国主义集团英法美日一方面派军队侵犯苏维埃俄国,一方面扶植俄国国内反革命力量,使内战更尖锐化和复杂化。
(2)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内容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2)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
(3)贸易:取消自由贸易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案2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课时,本单元通过相对简短的两课,概述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和创新的主要线索,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两个伟人的三项政策。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因此,我认为应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探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对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借鉴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和合 作交流等方法,完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确立,都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都要随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手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利弊。
难点: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理论性较强,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尤其对于世界史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师生交流---合作探究—-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学以致用”的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互动贯穿其中。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3分钟):影像设疑
播放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片段(十月革命后列宁对群众的一段演说),分析了俄国十月革命后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困难,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能否经受严峻考验,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创设情景、感受历史:老农尼卡 诺夫大叔的生活写照(1918-1937)
<一>应急之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