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6710字。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1: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案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确立
(1)时间: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确立于隋唐时期。
(2)机构:三省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3)职权: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4)作用
①三省相互牵制和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
②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2.演变
(1)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政,行政权归“中书门下”掌管,军政归枢密院掌管,财政则归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掌管,其长官三司使又称为“计相”。
(2)元朝: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3.评价: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深化拓展] 关于中国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调整:
中国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和调整往往是围绕着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进行的,通过中枢机构的调整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所以,中央机构的调整反映了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二、选官制度
1.秦汉时期
(1)秦和汉初:基本沿袭战国时期确立的军功爵制度。
(2)汉武帝时期: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
①原因:军功爵制度不再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
②含义:察举制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征辟制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
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人也容易形成小集团。
2.隋唐时期——科举制
(1)背景:隋统一后,由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2)形成、完善
①隋文帝规定每州每年贡士三人,后又分设各种不同科目推举人才。隋炀帝时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
②唐代不断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
(3)意义:科举制的创立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不仅扩大了统治的社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