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6760字。
课题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
经验教训
课前导学:
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如何起步的?为促进工业建设采取了哪些措施?初期
取得了哪些成就?
2、1956—1976年间,中共领导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有哪些失误?其经验教训有哪些?
3、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5、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知识整合】
一、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基本条件
(1)国民经济的恢复:建国初,政府领导人民大力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2)总路线的提出: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主张,内容包含“一化三改造”。
2、开始: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计划。
3、成就: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形成了,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工业化全面展开。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目的:适应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性质和实质:
(1)性质:是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其它一切生产关系的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2)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过程:
(1)农业:①1953年,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
。
②1955年,掀起兴办的高潮。
(2)手工业:①1951年,开始试办。
②1953年,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从入手,逐步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