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10
- 资源简介:
约4970字。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平阳中学刘伟军
【教材分析】
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产生很多新的社会问题,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在和资产阶级的不断斗争中,逐渐产生了自己思想的代言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运动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用来改造世界和解放自己。从此,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本节内容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如本章的巴黎公社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给其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因此贯穿于本课的主要线索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同时学习本节教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学情分析】
根据平时的了解,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虽接触较多,但认识仅停留在表象上,脑子里只有些空洞的名词,他们希望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产生的原因,并对共产主义的实现提出疑问,所以学生对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的内在心理需求,这也就为本节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我校高二文科学生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的特点,通过展示史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由于这节课理论性强,而班级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其主要内容。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历史教训。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客观条件,认识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教材引用的《共产党宣言》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对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②引导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一目的课文,帮助学生掌握归纳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③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历史资料的方法。
④引导学生分析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实践性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革命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
②.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的介绍,对学生进行情操、意志品质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
【重点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难点:对教材摘引的《共产党宣言》的有关资料的理解,巴黎公社的性质及失败原因。
【设计思想】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问题式”和“双主导学”(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前预习、课中自学阅读、质疑答疑、分组讨论等形式,实现师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