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70字。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主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本课教学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需要了解的是,第一,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找到了打开电能宝库大门的钥匙;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电力得以实际利用。第二,电力具有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输送并可以按用户需要分配能量的优点,它一经发现,便很快取代蒸汽力,成为工厂机器生产的主要动力。第三,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它促成一大批新的工业部门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面貌。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汽车和飞机都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它们的发明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加强了各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往来。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
本课教学难点: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由于教材仅从少数事例入手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提供的素材十分有限,学生难以深入感知,教学中需要适当补充有关材料,调动学生合理想象,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二、教法建议
1.学习本课之前,引导学生回忆“人类何时进入蒸汽时代?”复习旧知识。然后指出,这节课要讲的是继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又一次重大飞跃。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许多发明至今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节课教学建议教师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沿着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顺序,一步步展开教学。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