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案6
- 资源简介:
约6170字。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共同纲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政协的作用和职能、民主派参政的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处理少数民族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能力目标:通过新中国成立的一系列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文字、图片、影视等),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对比,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历史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注重文史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方法。
(2)运用历史比较法,引导学生归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区别。
(3)运用调查访问法,充分调动学生课外资源,与课内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建议学生去采访身边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了解他们参政的方式与途径;通过本校少数民族学生景象访问调查,了解我们身边少数民族自治区划制度实施情况。
(4)借助问题探究与教师引导相结合;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课本知识与课外经验相结合。通过生生合作,师生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表各自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学习和视频播放,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求真精神。
(2)通过对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历史和现实要求的必然结果;把握新中国建立以来民主建设发展的基本脉络,展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美好前景;培养学生追求民主的科学精神和为国家民主制度建设而努力的历史责任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节教学重点:(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2)三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2、难点:
本节难点是使学生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前提,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内容和意义,充分认识到它们所具有的中国特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的艰苦卓绝、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那么中国人民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呢?新中国又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前言部分,导入新课。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