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堂教学实录
- 资源简介:
约5780字。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目 标
内 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近代衣食住行、饮食习惯和风俗习惯的演变及其原因;幼童留美;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表现及原因,进一步认识社会生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作用。 中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以及给我们提供的启示,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论从史出
问题探究
历史比较
概括阐释 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
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 菜篮子工程
和安居工程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近代物质生活的演变及其原因
2.近代生活习俗的演变及其原因
二、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
1.现代物质生活的演变及其原因
2.现代生活习俗的演变及其原因
重点:近现代物质生活习俗的演变及其原因
难点:如何理解近现代中国出现的新生活新风尚
【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同学们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从教材的实际内容出发,可以适当地采用幻灯和录像等多媒体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和影视资料来讲解,也可以采取课前收集和采访的方式,增加学生实践和探究的活动,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讲述过程中要多配合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导入新课】
让学生首先阅读课本引言中辛亥革命以后街头剪辫子的情景和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给光绪皇帝的上书的内容。提问:从图片判断反映了什么历史时代的事情?说明了什么问题?康有为提出“断发易服”主张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节的学习。
【讲述内容】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近代物质生活的演变及其原因
提问: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鸦片战争的结果?
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蓄意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据此,中国的领土主权、商业贸易权、关税主权等一系列主权遭到了破坏。伴随着西方国家的侵略,西方国家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风俗也传入我国,并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最早的变化来自租界,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复杂怀念,城市近代化设施也发生重大变化。西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俗进一步传入我国,我国社会的社会生活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从我国的东南沿海开始,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上海。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