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堂实录
- 资源简介:
约2700字。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谜语:“一条街,俩岗楼,东边一群猴,西边一个傻老头。——打河南一城市名。”
生:济源。
师:大家猜出济源,是依据谜面的哪些信息?
生:东边一群猴,西边一个傻老头。
师:对。如果仅凭“一条街,俩岗楼”,是无论如何也猜不出来的,因为济源的变化太大了,她早已是一个工业旅游城市,是中原大地上熠熠生辉的十八颗明珠之一了。那么,济源的发展为什么这么快?她的发展与那些历史变迁有关呢?相信在今天的课程里大家可以找到答案。
【设计这样的导语,仅仅是为了引入“变迁”,同时突出地方特色,增加趣味性,拉近老师、课堂以及学生的距离。事后看来,这样的导语对于高中生而言稍显幼稚,似乎不妥。】
2.学生活动:总体把握教材。迅速浏览课本64页的课文,思考本课讲解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哪几大方面的变迁?可以明显分为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感知知识,这是一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虽然曾经为了节约时间而多次删减教学环节,但这一环节却始终保留了下来。】
〈二〉学习新课
一.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感知历史
解释近代的含义,并由此说明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被迫结束了闭关自守的状态,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告诉学生,本环节是通过对一些史料的分析来感受近代社会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同时回忆相关的历史事件来探讨变化的原因。
1.服饰与习俗:
多媒体课件展示剪发易服的演变过程,并结合中山装的含义说明剪发易服不仅是西方侵略带来的客观积极影响,更体现了先进的中国人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从照搬照抄到自主创新的的进取精神。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