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案8
- 资源简介:
约3210字。
《辛亥革命》教案
南京28中杨卉
导入:
由中山陵图片导入孙中山,教师指出孙中山受后人景仰的重要原因是他领导了辛亥革命,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设问:孙中山为什么要领导辛亥革命?
请学生介绍一段孙中山的资料
(内容:孙中山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早年曾在美国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读书,接受了西式的教育,毕业后成为一个高明的医生,但后来他认识到行医救人是非常有限的,拯救国家的命运比治病救人更重要,从此放弃了医生的职业,走上了救国的道路。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的主张,遭到拒绝。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才能够拯救中国。从此他踏上了革命之路)
教师指出,由此可见,孙中山领导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救国,起初他也想通过改良的目的救国,后来发现清政府已是扶不起的阿斗,所以他得出只有推翻腐败的清政府,建立一个新的政府,这就是革命,所以孙中山要领导辛亥革命。
孙中山怎样领导革命的,第一步就是创建革命党。
(板书)一、创建革命党
请学生在第一段中根据提示找出孙中山创建革命党的主要活动。
(提示:1894 檀香山 兴中会
1905 日本东京 中国同盟会)
学生根据提示找出活动
1、兴中会的创立(1894 檀香山)
2、同盟会的创立 时间:
地点:
总理:
革命纲领:
意义:
PPT:兴中会成立的有关图片
教师指出: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孙中山在兴中会成立时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也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开始。
过渡:兴中会成立后,国内出现了很多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应团结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于是中国同盟会成立了。
PPT:同盟会成立的相关图片
请学生找出同盟会创立的时间、地点、总理,纲领。
关于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教师先解释“鞑虏”的意思,然后大致翻译一下,然后告诉学生同盟会十六字纲领的通俗表述在课文第一段倒数第三行开始。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
建立民国:建立民主共和国,废除封建君主专制
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决土地分配不公的现象)
然后交待孙中山在《民报》中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