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2
- 资源简介:
约2940字。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大连市第四十二中 辛敏捷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的完整性。教材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属于实际生活的典型事例,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虽然理论性不强,但是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间的联系。
本课的主题是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况,分析原因,使学生一步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这些都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从教材内容来看,由“照相与电影的出现”、“箭发辫 改称呼”和“服饰的变化”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子目内容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从清末民初人们生活的变化,反映出清末民初人们思想的变迁。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学过了一年多的历史知识,在知识含量和学习方法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本节课教材涉及的内容又属于实际生活的典型事例,这部分内容较为丰富、生动、贴近日常生活,所以应在课前让学生进行一定的文字、实物、图片及音像资料的收集工作,在课堂上要大胆放手,充分的相信学生,把尽量多的知识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即兴表演,引导学生的思路,使其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对历史的认同感。
三、程标准及三维目标
课程标准:
知道照相机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学生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等基本史实,分析其原因。并通过清末民初人们服饰的变化来了解社会的变化。通过对民国初年社会生活变迁的讨论、分析和相关图片的搜集,让学生得出这是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结论,从而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收集历史信息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搜集旧照片、旧服饰等图片资料,加深了直观认识;通过学生表演课本剧,认识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通过小组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创新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近代社会受西方影响发生变化等都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是一种历史的进步。通过学习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得以形成和提升。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同现代社会生活的比较学生能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况,即知道照相、电影的出现以及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等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
教学难点:分析剪发辫、改称呼的原因和尝试从服饰的变化中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