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说课稿1
- 资源简介:
约2430字。
《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是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第十四课,宋元时期辉煌的史学、文学和艺术成就不仅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而同一时期的欧洲,思想文化领域仍处于神学禁锢的蒙昧之中,通过宋元文学艺术成就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体例,初步了解纪传体和编年体两类史书的编撰特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对宋词、元曲及宋元时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将《资治通鉴》和《史记》对比,了解《资治通鉴》的编撰特点。⑵、让学生分组探究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并背诵他们部分作品,在鉴赏他们作品的同时,体会他们不同的艺术风格。
⑶、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和《秋郊饮图》,让学生在鉴赏绘画艺术,感受中国画的无穷魅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对宋元史学、文学和艺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不仅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以此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
⑵通过对宋词元曲和绘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本课的重点是“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与元曲”。本课的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普遍喜欢学习历史,他们喜欢有趣的历史故事,但对于文化这类较为抽象的历史,兴趣相对淡薄。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对“司马光砸缸”、宋词、《清明上河图》等知识有粗浅和零散的了解。为此,应在教学中淡化某些抽象概念的规范,力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逐步鉴赏、领悟,在审美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构建和巩固新知。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1、温故知新,纵横对比。在“《资治通鉴》”一目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回顾《史记》的相关知识点,对两部通史进行跨越时空的纵向对比;在“宋词”一目的学习中,通过出示目标问题,让学生对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作横向对比。
2、分组学习,多维互动。在本课前两目的学习中,向学生出示目标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针对目标问题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内互动、组间互动等多维互动方式,进行学习探究。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