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6
- 资源简介:
约3590字。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Ⅱ
第20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设计
【课标概述】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总结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以及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源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实施的背景,培养根据史料和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梳理中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和过程,培养通过辩论和探究,归纳历史结论的能力。
(3)通过回望中国历代对外开放的史实和过程,培养通过比较,形成整体认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奋发学习,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波助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主要通过白板演示法、讨论法、情境体验法等历史情境来突破)
教学难点:对外开放对于中国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主要通过相关史料,课堂辩论以及教师精讲来突破)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白板操作、视频网络,教师精讲,课堂辩论赛等方式。
课前准备:导学案提前下发,要求根据教材进行自主预习和勾画,课堂中主要就学案中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并由教师对疑难问题进行精讲。
【学习效果评测工具】
1、课堂表现评价。在课堂中充分关注学生的状态,从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等方面去观察了解学生并随机做出适当的评价。包括:
a、听课效率。针对教学知识及时对学生提问来检查学生的听课效果。
b、发言及表现。根据发言积极主动性和质量作出评价
c、小组活动的参与。本组所有成员的参与和表现。
2、学习策略的评价。包括:
a、自主预习的质量 b、学习小结的构建
3、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包括:
a、课堂任务的完成 b、课后任务的完成。
以上评测工具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学习小组和教师进行统计,平时上课一般按照两周清零,一月汇总,期末总评的原则进行。
【教学过程】 (共45分钟)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法)
播放2015年春晚节目——那英的《丝路》,在精彩的沙画表演中,让学生感受中国从古至今的对外开放过程。
【讲授新课】
教师:呈现本课的课程标准,让学生齐读认知。让学生依托学案和教材,根据课标,完成【自主探究】中的思考题,进行自主学习。
要求:疑难问题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讨论,时间8分钟左右,材料和思考问题具体如下:
一、建立特区和开发区——80年代开放初步形成
情境材料:深圳 “拓荒牛”,一个时代的剪影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日,当随同记者问他乘坐新干线的感受时,邓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适合坐这样的车。
“…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1979年4月,邓小平与广东省领导的谈话:“……在你们广东划出 一块地方来,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文选》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