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案合集
- 资源简介:
约6250字。
2017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昌江中学高三年级历史学科(第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教案合集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一环节】明确学习目标
一、课程标准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二、高考考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第二环节】阅读教材、梳理知识、感知历史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前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准备: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3)成立: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建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2)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3)职能转变:1954年以后,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主要职能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4)初步发展: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背景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
②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
(2)创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①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 规定了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原则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意义 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②建立新一届国家领导机构。
(3)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含义: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2)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4)实践: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州、自治县(旗)。
(5)意义
①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②实现了民族平等。
③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三环节】小组讨论、提问答疑
史料一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①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史料二 在全国各地方②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③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949年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讲话
史料三 各④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学会读史]
史料一反映新中国实现了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①指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照搬西方代议制。
史料二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讲话指出了当时政治协商会议的职权。②因为当时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未彻底完成。③指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史料三反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是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条件。
[学会用史]
(1)史料一说明________是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建立的前提。
史料二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可以代行________的职权。
史料三体现了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