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教学目标:掌握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分清中西政治制度的不同,学会用联系和比较的观点分析问题,树立特色理论的基本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前提,建立,建设,完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联系和比较的观点分析问题──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区别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讲授”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毛泽东“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那只是一幕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那么,胜利之后的建国就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第一幕的准备活动),而第一幕就是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制度),在此基础上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基本制度)。
讲授新课:
一、前提:建国(板书)
(一)背景
1.基础──推翻国民党统治(破旧)
2.过渡──召开新政协会议(立新)
⑴筹备理论──《论人民民主专政》
实践──新政协会议筹备会议
班级 高二普高特色班 教师 邱广平 备课时间
课题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教材分析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学情分析
明晰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了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其制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道这三大政治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初步认识这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色。
【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可结合教材中设计的相关历史问题,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采取课堂讨论、问题回答等主动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历史认识而发表看法,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胜利的盛会。《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对创建新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的学习,初步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是中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平等和团结,对于繁荣和发展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