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导学案(7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课标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7/30 20:48:0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zzzysc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高历史必修二
人教版高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导学案).doc
人教版高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导学案+练习).doc
人教版高历史必修二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导学案).doc
人教版高历史必修二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导学案+练习).doc
人教版高历史必修二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检测).doc
人教版高历史必修二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
人教版高历史必修二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导学案+练习).doc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 开辟新航路
  一、背景
  1、原因:(必要性)
  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根本原因
  ②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
  ③直接原因:东西方传统商路受阻
  2、条件:(可能性)
  ①主观条件:西、葡王室支持
  ②客观条件: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
  二、经过:
  时间 人物 支持国家 航线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西欧—好望角
  1492~1498年 哥伦布 西班牙 西欧—美洲
  1497年 达•伽马 葡萄牙 西欧—好望角—印度
  1519~1522年 麦哲伦 西班牙 环球旅行
  三、影响:
  1、对欧洲:
  贸易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加、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贸易中心转移,由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2、对世界:
  结束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对非亚拉:给当地人民带来贫穷和灾难
  人教版与岳麓版的不同之处
  1、人教与岳麓比,就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而言,要增加一条: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阻塞东西方商路。
  2、关于新航路开辟对于世界市场影响的表述差异:岳麓版:初步形成,人教版:雏形出现。像这样重要的论断,还是要注意尽量与教材保持一致。包括后面世界市场形成的几个阶段,人教版的表述可以概括为:新航路开辟,雏形出现;早期殖民扩张,进一步拓展;一工,基本形成;二工,进一步发展。关于二工对于世界市场的影响,我们解读第8课时再做些解释。
  3、对于新航路开辟的意义阐述较为透彻,明确提出“商业革命”的概念,虽然没有提出“价格革命”这个名词,但是阐述了价格革命的内容。商业革命有五点内涵:贸易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商业
  ……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高考考点】
  1、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②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③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2、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以及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①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②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及结果③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后果
  【复习重点】
  1、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原因、内容、作用②新经济政策实行的原因、内容、作用③两大经济政策的比较
  2、①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内容、评价②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特点、评价③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结果
  【考点落实】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背景:十月革命的胜利胜利后,新生苏维埃政权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准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国内战争和外来干涉严重威胁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目的: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内容:
  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核心内容;
  ②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
  ③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④分配制度:实行配给制;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等
  4、特点:具有战时和共产主义双重特点。
  5、评价:积极: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保障军备供应,对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在军事上起到了战胜敌人的保障作用,巩固了政权;
  消极:①脱离了当时生产力水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伤害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布尔什维克探索向社会主义道路过渡的一种尝试,并不是理想政策,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4)
  ……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重要概念:
  经济结构、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官僚资本、新民主主义经济、工业化
  2、纵横对比
  中国近代化包含的具体层面(涉及的领域)
  经济:(工业化)
  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         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近代化艰难起步。
  ②19世纪末由于外国资本输出和清政府放宽限制,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③民国初年,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和帝国主义忙于       ,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④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日益萎缩。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的发展
  ①1953年~1956年对民族工商业的改造。
  ②1953~1957年以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一五计划。
  ③50年代末至70年代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等使工业化建设受挫。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建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政治:(民主化)
  资产阶级 ①戊戌变法主张实行                政体,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伟大尝试。
  ②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伟大成就。1912年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中华临时约法》。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
  必修二经济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2、土地制度的演变;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明清的“海禁”与“闭关锁国
  3、①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②耕作技术、生产工具的改进③小农经济的成因及特点④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4、①手工业的地位及成就②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③古代手工业的世界地位④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考点落实】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一)古代农业的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国家。神农是中国农业的始祖。
  (二)古代农业的发展: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耕作
  方法 刀耕火种 砍树草—焚烧——播种,其优势是 庄稼长势好 ,缺点是地力下降 。 春秋战国的    法→西汉     的代田法→魏晋时期的耕耙耱技术
  生产
  工具 耒耜,石器
  (石器锄耕) 青铜农具较少,耒耜、石锄和石铲 铁犁牛耕:我国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
  (1)春秋战国出现
  (2)西汉——   牛   人耦犁(赵过,东汉传到珠江流域);犁壁
  (3)东汉——   牛   人犁耕法
  (4)隋唐——曲辕犁(唐朝江东地区,用犁评调节深度)
  播种工具:西汉的播种工具   车
  灌溉工具:曹魏的    车;唐朝的    车;宋朝的高转筒车;明朝的风力水车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