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ppt41
- 资源简介:
共29张,设疑导入新课。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通过设疑,温故而知新。
姓名 赵红 电话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山东省临邑一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十月革命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课程标准》的相关部分还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社会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从纵向线索宏观方向分析,本节课主要是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I专题八:“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的内容,在本专题内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与前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的内容相呼应;另一方面,它对后一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直接影响。
从横向线索微观方向分析,本节结构明确,包括三个子目。主要讲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意义。本课第一目“革命前夕的俄国”,讲述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强调革命爆发的必然性;第二目“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主要讲述十月革命的经过,包括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内容;第三目“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讲述十月革命后,新的国家政权的组建情况及政治措施,说明其社会主义的性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情况,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并不陌生,初中“十月革命”一课课标的要求是:“列举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只要求知道十月革命名称及列宁这一人物即可;“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也就是十月革命的影响。
在对高一新生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初高中的课程内容衔接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高中实行历史专题化的原因就是要避免初高中的教学重复,造成时间、精力的浪费,但事实上在初中阶段,根据中考的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了简单机械的记忆,对于历史材料解析能力,历史事件分析能力,甚至更高程度的理性认识,情感升华是比较欠缺的。
1、学生疑点:①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应该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阶段才可能真正得到胜利,是列宁修改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吗?②在革命前的国家性质是怎么样的?什么是帝国主义,它与资本主义有什么区别?③为何在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军人会与工人联盟建立政权?和中国相比俄国的工人阶级力量很强大吗?以至于军人都要和他们联手?④二月革命后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原意为工兵代表会议,它是政权机构吗?当时的临时政府才是正式的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该怎样理解?
2、学生兴趣点:①冬宫实际上并没有经受枪林弹雨。②一战中俄国由于军备落后,参战青年很多都没有枪。他们变成了炮灰。③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被处死。据说,他在临死前曾经很有尊严的询问那些刽子手能否放过自己的家人,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他亲切的鼓励自己的孩子们,与他们一一握别。俄国末代沙皇四位公主悲惨命运。④列宁长期流亡国外?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