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约9820字。
教学设计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设计者:梁敏强。该教学设计曾在江苏省历史教学设计案例评比中获奖)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本课内容包括:从盟友到对手、美苏“冷战”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三部分内容。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以“冷战”方式进行的激烈争夺。作为开篇一课,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即两极格局形成。
此外又是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期间的历史走向主要是美苏两极全球性的对峙和争夺,其主要形式体现为“冷战”,当然也有局部地区的“热战”。伴随着两大主角——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最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两极走向多极。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等,有了正确和理性的认识。这样学生在学习思考中具备了客观评价当今国际大事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思路设计
本课重点是美苏“冷战”的表现、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难点是“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以及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本课的内容对于高一的学生并不是十分陌生,他们在初中学习中也泛泛接触过,并在实际生活中对这部分内容也略知一二,如对“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古巴导弹危机等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由于高一学生一般不具有认识能力的深刻性和分析能力的透彻性,看问题具有表面性和肤浅性,所以对“冷战”政策形成的深刻原因和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还需要深刻理解和体会。此外对国际关系演变和决定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需要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还需要认识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基于此,在教学活动中,力求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础知识。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就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关系的影响进行深刻分析和理解。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