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政治建设》ppt13
- 资源简介:
共15张,新中国政治体系基本框架、中美政党制度比较等内容,文字材料约1620+3410字。
第21课-新中国政治建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使学生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情况,新中国的诞生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分组,选举代表、访问调查,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使学生充分理解并体验课本知识,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人交流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史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人大制度和政协制度的曲折发展的学习,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理解三大政治制度所体现的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
难点:理解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的选择,认识三大制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新课导入:
展示材料——
新中国历史(1949年至今)阶段
历史分期 历史年代 时段特点
恢复时期 1949-1952 恢复经济
巩固政权
改造时期 1953-1956 三大改造
十年曲折发展 1956-1966 曲折发展
十年文革时期 1966-1976 严重破坏
二年徘徊时期 1976-1978 停滞不前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
新课展示:
一、前提---新中国的成立
1、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进行民主政治建设,首先要有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建国。为讨论新中国建立的有关事宜,1949年9月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
六单元 第21课
1.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代指五四运动,后一个“天安门”代指( )
A.古都北平和平解放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
C.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2.1954年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所说的“里程碑”实际上指的是( )
A.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B.确立了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C.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2015•济宁一中)1954年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从此中国政协的性质与职能开始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 )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大已经胜利召开
D.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4.(2015•龙岩)1965年9月1日至9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共301名,其中藏族代表226人,其他少数民族的代表16人,占代表总数的 80%以上。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B.消灭了数千年的农奴制度
C.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D.实现了西藏地区改革开放
5.1954年,中共中央指出:“达赖、班禅来京出席大会,是西藏进一步靠拢祖国和中央的表现,在政治上有很重要的意义。”其中“这次会议”是( )
A.西藏和平解放庆祝大会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工商联大会
D.中共八大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