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课时作业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390字。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1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作业
1.(2015•龙岩)1965年9月1日至9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共301名,其中藏族代表226人,其他少数民族的代表16人,占代表总数的80%以上。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B.消灭了数千年的农奴制度
C.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D.实现了西藏地区改革开放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少数民族的代表占绝对多数,这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故选A项;B、C两项与材料无关,D项中的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2.(2015•济宁一中)1954年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从此中国政协的性质与职能开始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 )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大已经胜利召开
D.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答案】 C
【解析】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制定了《共同纲领》。这时的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政权,《共同纲领》也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随着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宪法的制定,这一局面得以结束。所以应选C。
1.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代指五四运动,后一个“天安门”代指( )
A.古都北平和平解放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
C.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等信息可知,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后一个“天安门”是指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2.1954年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所说的“里程碑”实际上指的是( )
A.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B.确立了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C.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答案】 D
【解析】 1954年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上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5.1954年,中共中央指出:“达赖、班禅来京出席大会,是西藏进一步靠拢祖国和中央的表现,在政治上有很重要的意义。”其中“这次会议”是( )
A.西藏和平解放庆祝大会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工商联大会
D.中共八大
【答案】 B
【解析】 据“1954年”这一时间可以确定这次会议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