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学设计13
- 资源简介:
约10280字。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思路】《辛亥革命》是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所述内容为1911年“辛亥革命”,此次革命是近代中国求民主求富强历史潮流中的重要一波,在近代中华民族反侵略求民主的历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展示了有担当意识的先进分子为国家为民族勇于奋斗,敢于奉献的民族精神。上课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和构思,在构思和设计这堂课时,我将求民主、求富强作为教学主题立意。确立这一主题立意主要是基于辛亥革命在中华民族求民主、求独立、求富强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及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所提的民主思想和反专制的民主行动。据主题立意和课标要求,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整合,以影片为线索重构为四个教学环节,即序幕、开演、高潮和落幕。各个环节教学都围绕立意展开,以实现立意为诉求。同时运用电影《辛亥革命》将四个环节紧凑的串联起来。课时教学结尾处,引用林觉民《与妻书》片段升华情感提升立意。最后在孙中山的名言中意味深长地结束教学。为克服多媒体教学的局限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效率,课前我将印制好的“课堂学习材料”提前发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例如在分析《临时约法》时就充分运用了比较分析法。在评价辛亥革命时,不寓于已有定论。首先展示曾有的认识和评价让学生意识到受立场、时代的局限,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会有很大差异;接着引入现代学者的学术观点,让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三个基本要点,一是依据史实材料;二是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三是要有正确的历史观;最后由学生依据材料完成对辛亥革命意义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步认识到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评价不是一锤定音的事,每一次评价都是向真实历史迈进的一步。通过评价逐步揭示历史真相,探索历史规律,寻找历史启迪。
【教学方法】刚入高中不久的高一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爱好广泛但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依据学情和教材特点,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题作用和学生的主导作用,采用如下方法展开教学: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借助多媒体和学案呈现材料,创设情境。在情境中生成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完成新课学习。
【教学重点】《临时约法》的颁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