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案
- 资源简介:
约14170字。
阳东广雅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7周集体备课记录
年级 高一 科目 历史 主备教师 郭颜各 日期 4.8
课题 第11、12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时 2
参与人员 郭颜各
主备教案(由主备教师填写或另附详案)
第四单元单元设计
本单元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5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发展的基本历程。本单元内容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前一阶段经历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三个时期,这一阶段,既取得过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也发生过严重的失误和挫折。后一阶段,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国民经济高速、健康、稳定发展,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并明确了新的奋斗目标。本单元的重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的过程,难点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从新中国建国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约30年时间内,我国经济建设的成败得失。第一目“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阐释了1949~1956年我党在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对经济建设的成功探索,主要包括国民经济的恢复、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方面内容;第二目“探索与失误”阐释了1956~196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之后的十年全面建设过程,这期间既有八大的成功探索,也有因“左”倾错误而导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三目“国民经济的劫难”则主要介绍了“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中的经济情况,这其中既有大幅度的下降也有短时间的恢复和回升。总体来看,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是在成功和失误中曲折发展。在教学时,教师应联系实际社会生活分析党的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学生观察社会、研究历史的兴趣。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学难点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内容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较强的理论性,跨度长、难度大。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渗透基本理论,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挖掘隐性知识,引导学生深刻全面地分析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曲折的多方面原因,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党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失误。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
(2)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解析史料,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
(2)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
(2)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诗词导入
水调歌头 游泳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957年,当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时,毛泽东兴奋地写下这首词,他感慨万千:即使是“神女”也会对我国的巨大变化感到惊奇。那么,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怎样取得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呢?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找到答案。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