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4770字。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
(2)掌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内容及实质和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3)探究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方面影响.
2.能力过程目标: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董仲舒及其思想等方面的知识,加强学生获取、阅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
学习董仲舒严谨治学的态度,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加深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认识,帮助学生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文科学生,学生已经学习必修一有关中央集权的加强的内容,对加强思想控制、君主专制等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具备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交流的能力。同时上节课已经讲了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生对儒学已有初步了解.
三、教材分析及知识重难点
教材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二课,本课通过“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和“儒学成为正统”三个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它继承了先秦孔孟儒家思想,又对后世儒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这一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重点: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具,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史料)
五、课型与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方法
教法:采用教学五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即目标认定、自主预习、展示交流(创
设情境,设置问题,引发讨论法)、精讲点拨、检测反馈
学法: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习,把握归纳知识的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交流互动合作,形成民主、和谐课堂氛围。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首先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在上节课可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儒家思想是什么时候产生的,都有什么思想主张?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