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教学实录
- 资源简介:
- 约5850字。《孔子与老子》教学实录
刘庆亮
课题导入
2005年是孔子诞辰2556周年。在孔子故里济宁的倡议下,世界各地的孔庙联接起来,形成了令人震撼的国际联合祭孔景况。(图片)9月28日,以曲阜孔庙为祭孔主现场,上海、台北、香港、韩国首尔、日本足利、新加坡韭菜芭、美国旧金山和纽约、德国科隆、法国巴黎等40多个城市纷纷设立祭孔分现场。国内外媒体竞相传播,形成了全球互动、共同祭孔的盛大局面,成为世界舆论和关注的焦点。应该说,孔子缔造了一个神话!一个人为什么在2500多年后还会对世界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广告词说得好:有实力才有魅力!孔子是有实力的,我们一般给孔子四个称谓: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去了解一下他博大精深的思想。2005年全球祭孔活动照片
教学过程
一、孔子及儒家思想(前551——前479年)
(一)孔子的思想
1、“仁”的思想
⑴ 含义:
孔子的思想主要有三部分,其核心是“仁”。在一万多字的《论语》中,“仁”字出现了105次。“仁”是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大家猜猜看,“仁”字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总结)“仁”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做人的道理。用孔子的话解释,仁最根本的含义是“仁者爱人”。当然,这里的“爱人”不是我们现在平常说的老公、老婆,而是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
⑵ 方法:
孔子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忠恕。(出示材料)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是“爱人”的低一点的要求,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高一点的要求是“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分别列举关于“忠、恕”的例子)
⑶表现:
对不同的人来讲,仁是有不同要求和表现的。对统治阶级来讲,“爱人”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爱惜民力,体贴民情,以德教化,反对苛政,这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对普通人来讲从何做起呢?(展示两个材料)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一个人对父母孝敬、对兄长尊敬,这是仁的根本。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生身父母和同胞兄弟都不爱,那还有什么仁道可言?在此基础上,后人把孔子的儒家思想概括成一个有近及远、由低到高的修身的方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齐家”是仁的起点,“治国、平天下”是仁的终点。儒家思想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然后主张把这种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其特点是通过人际关系的和谐,来稳定社会秩序。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