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5680字。
专题三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学习目标
1、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重点:工作重点转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3、难点:了解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内容及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意义。
预习案
Ⅰ、教材助读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2.主要内容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________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___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2)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________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3)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________的原则,提出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等长期存在的问题。
3.历史意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以________为中心、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________的到来。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中国农业集体化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缓慢;一些地方的农民为解决温饱问题自发开始了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
(2)进程①出现: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秘密实行包产到户;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农民自发实行联产到组、包产到组的责任制;四川省广汉县的一个公社率先取消________,挂出乡人民政府的牌子。
②推广:在中共中央和邓小平的支持下,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________的文件,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________”的责任制迅速推广。
(3)意义: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________和社会面貌。②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________的经济体制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方针:1984年10月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定》。
①内容:把增强________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②历史意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全面展开,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________。
(2)内容:按照政企分开、________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国营企业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在企业内部实行________(经理)负责制。
(3)历史意义:国有企业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中不断增强,效益显著提高;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