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4
- 资源简介:
约3320字。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伊宁县二中张琪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
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独立自
主的和
平外交
方针 “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 结合近代历史和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 情境再现历史比较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和平共
处五项
原则的
提出 美国的外交孤立和中苏建交;周恩来于1953年底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问题探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954年日内瓦会议;1955年亚非会议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起到了什么作用? 阅读材料
问题探究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国际会议。
二、重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对制定外交方针影响。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分三目,叙述了两个问题:一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总原则及其内容;二是新中国初期外交所取得的成就——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三、 知识点汇编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探究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国际的环境是怎样的?
1、背景:
(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美苏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学生活动:学生表演话剧引出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3、基本内容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