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说课稿
- 资源简介:
约3320字。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说课稿
共分六部分,以下介绍前五部分。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①》必修第五单元第一课,本单元从“新中国初期”、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三个时间段介绍了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了解并掌握本课,有助于把握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理解我国根据时代变化、采取不同外交策略的原因。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故而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因此,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知识,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三、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依据上述课标要求,制定本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 理解 运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中苏建交及建国第一年外交成就 “求同存异”
“万隆精神”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启发学生活动为主,辅之以讲授法。主要包括四个环节:①提供历史资料、营造历史情境——②学生阅读、欣赏、理解——③学生活动、再现历史——④学生感悟、教师评价。各环节均以学生为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到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为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周总理倡导的“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为我国建立和加强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创造了条件。
2、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而且,该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万隆会议正是其具体实践。因此,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本课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
万隆会议倡导的“求同存异”精神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发展,而二者间的内在联系学生不易理解。因此,确定“万隆精神”为本课教学难点。
五、教学手段
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六、教法、学法
1、教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集文字、图片、音像于一体的优点,依据本课的内容特点,主要采用启发教学、问题教学和谈话教学,让学生在民主、酣畅的氛围中巩固基础、探究新知、突破难点。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