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3
- 资源简介:
约3800字。
宜兴市汇文中学高二历史教学讲学稿
学科 历史 执教 年级班级
课题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一)历史背景:
1、政治社会状况: (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2、经济条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条件: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选择了革命道路。
4、主观: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孙中山流亡国外,一边攻读 ,一边考察 ,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二)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1905年“ ”成立——《中国同盟会总章》中明确提出十六字纲领:“ ,恢复中华,创立 ,平均地权”。1905年在《民报》的发刊词上,阐发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内容
名称 政纲 基本内容 三者关系和局限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
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政治革命的根本。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但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3、评价:
(1)积极: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 、 上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和 的共同愿望,推动 的发展。
(2)局限:但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彻底土地革命纲领。这就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①指导 ,建立 。
②颁布《 》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性质:
③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失败。
3、辛亥革命的结果:推翻了封建 制度,建立了 ,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 的任务,没有改变双半社会的性质。
三、发展:“新三民主义”思想形成——孙中山革命思想的飞跃
1、条件:
①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五四运动、十月革命对孙中山的影响;
③中共和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帮助。
④孙中山的爱国思想和救国救民的崇高责任感。
2、提出新三民主义——1924年国民党“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1924年国民党“一大”《国党一大宣言》内容:
①接受中共 的主张,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新三民主义是革命斗争的纲领,是民主革命奋斗的目标,它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
②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对比
①民族主义:旧: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 纲领
新:增加了对外 和实现国内民族 。
②民权主义:
旧: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政体为目标。只有“自由、平等、博爱”等空洞口号;
新: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
③民生主义:
旧:只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
新:增加了 的内容,提出扶助农工、实行“ ”制定劳工法的政策。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