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岳麓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8/14 9:59:15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资源提供: 马乌云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260字。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能够区分各家的主张;了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及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2、通过了解各家主张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
  重点:孟子的仁政思想;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法家的思想;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难点: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
  新课导入: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国时期,互相兼并。总之,春秋战国时期是国家由分裂趋向统一的时期,是一个历史的大变革时代。那么,具体的又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呢?这些变化导致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
  讨论: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
  a、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b、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c、面对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廷揽人才。
  (各国有权势的大臣都私家养士,培植学派。如: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秦国文信候吕不韦。 战国诸子一个共同特点:理想主义。)
  一、 孟子、荀子与儒家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对儒家学说进一步发展,被称为“亚圣”。“孟母三迁”、“孟母对织”等就是流传下来的关于孟子的故事,至今仍有教育意义。
  1、主要思想
  (1)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①主张尊王贱霸,实行王道之治
  a、内容: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孟子首先明确提出“王”与“霸”的政治概念,他认为“以力服人”是霸道,“以德服人”是王道。儒家倡导王道政治,反对霸道政治。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心中悦而诚服也。”冯友兰指出:“盖王、霸,乃孟子政治理想中二种不同的政治。中国后来之政治哲学,皆将政治分为此二种。王者之一切制作设施,均系为民,故民皆悦而从之;霸者则唯以武力征服人强使从已。”王道政治就是仁政。所以孟子说:“以德行仁政者王。”孟子把孔子“仁”的学说发展为更系统的“仁政学说”。
  b、影响: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②重民——施行仁政的途径 (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补充民本与民主的差别)
  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在此基础上,孟子又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他指出:a 君可换而民不可换  b 民意取代天意决定君主的选择  c“诛一夫”非为“弑君” 者实际上是对旧时法律无法约束的封建君王本身进行了约束,肯定了在一定条件下以下犯上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人民具有反抗压迫和奴役的权利和自由。只有真正做到“保民而王”才能真正利于不败之地。还认为“天命是人民意志的体现”顺从人民的意志就是敬天。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