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6460字。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
一、孟子、荀子与儒家
(一)孟子
1.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唐
代以后,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热点链接 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
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
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
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
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
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孟母对孩子生活环境的选择,是孟子日后成为“亚
圣”的重要原因。
2.主要思想主张
(1)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①孟子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要点点拨 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和主要特征。在孟子看来,仁是人的安身
立命的所在,舍此人们将无所适从。
②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在此基础上,
孟子又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要点点拨 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中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对封建统治者缓和阶
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封建“仁政”、“民本”思
想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2)性善论——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人
的品质不是外加的,是与生俱来的。
★热点链接 孟子提出人性本善的思想。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
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性善学说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但孟子强调君王要
善待人民,要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又有恒心地安于生产生活的思想,在当时具有一
定的进步意义。
(3)重义轻利思想
孟子倡导“养浩然之气”。他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孟子要求人们应具有“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要点点拨 “重义轻利”思想,对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重义”
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孟子思想的影响
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做经典。南宋朱熹
将其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